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进价补差怎么做会计分录(进价补差怎么做会计分录科目)

会计学习资料12023-03-07

今天给各位分享进价补差怎么做会计分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价补差怎么做会计分录科目进行解释,如果未能解决您的会计分录问题,可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目录一览:

商品进销差价是什么意思?分录怎么做?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是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正确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存货金额减去商品进销差价就是企业的存货的购进成本。本科目明细账通常用三栏式账页。

会计分录如下:

【例题】某商场2006年7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00000元,售价总额为110000元,本月公司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5000元,售价总额为9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20000元,有关计算如下:

进销差价率(10000+15000)/(110000+90000)×100%=12.5%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120000×12.5%=15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实际成本=120000-15000=105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00000+75000-105000=70000(元)

相应的分录核算如下:

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90 000

贷:材料采购75 000

商品进销差价15 000

在实现销售时:(相关增值税等税费的核算略)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1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 000

在结转成本时按售价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120 000

贷:库存商品120 000

在期末根据进销差价率计算出来的进销差价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15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15 000

固定资产以旧换新补价差会计分录怎么做?

固定资产以旧换新补价差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旧设备原价;

借:固定资产-新设备;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金额);

固定资产清理(抵款部分);

最后将“固定资产清理”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会计分录是指预先确定每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以及计入账户的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简称分录。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调换商品补差价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调换商品补差价的会计分录做法分两步,为了便于说明,假定原商品A,成本价80元,价款117元,换的新货为B,价款234元,成本价170元。

第一步,退货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贷:库存现金 117

同时,借:库存商品—A商品 80

贷: 主营业务成本 80

第二步,换新货

借:库存现金234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170

贷: 库存商品—B商品 170

超市进货的差价怎么在会计分录上体现出来

进货会计分录:

1.

商业企业,进货直接用用销售:

借:库存商品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2.

工业企业,购进原材料:

借:原材料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上面分录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分录,如果是小规模企业,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全额进采购成本。

库存商品进货价发生差额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商品零售企业在商品验收入库时,以商品的售价(含税)金额,借记“库存商品”,以商品的进价(不含税)金额,贷记“物资采购”,以商品含税零售价大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是商品零售企业用来核算商品售价(含税)与进价(不含税)之间的差额(毛利+销项税额)的专门账户。借方反映取得商品进价大于零售价的差额,月终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和库存商品售价调整时调低售价的差额;贷方反映取得商品零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和库存商品售价调整时调高售价的差额;贷方余额反映库存商品进价小于售价的差额,借方余额则反映库存商品进价大于售价的差额,余额一般在贷方。 零售企业购进商品、进项税额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只是库存商品实行售价金额核算,其会计处理有所不同,其他均与批发企业基本相同。

 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差价率

分摊的进销差价科目贷方发生额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小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并应于年度终了,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例:某小企业月末“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为248788元,“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为566500元,本月商品销售额(不含税)为588000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如下:

差价率=248788÷(566500+588000)×100%=21.54%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588000×21.54%=126655(元)

①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本月应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实现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6655

②平时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461345

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库存商品 588000

例:某商场2005年5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10000元,售价总额为120000元,本月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0000元,售价总额为8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30000元。有关计算如下:

进销差价率=(10000+1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130000×10%=13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购入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银行存款 83600

商品进销差价 10000

②发出存货时

A.收到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152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100

B.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30000

贷:库存商品 130000

借:商品进销差价 13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3000

关于进价补差怎么做会计分录和进价补差怎么做会计分录科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会计分录技巧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会计分录相关的文章,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

免费领会计资料

10年老会计整理的51个行业会计分录!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