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有哪些?

会计学习资料1442022-12-23

这篇文章是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有哪些?会计实操内容,下文详细介绍了企业日常业务过程中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有哪些?的相关财税处理技巧,我们相信也许能够您解决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有哪些?的困扰。

会计实际工作中,相信小伙伴们对于应纳税额一定不陌生,进行会计核算时,我们需要理解关于税额相关名词的含义,那么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有哪些呢?

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

1、应纳税所得额是以企业所得税为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2、应纳所得税额,就是企业当期应当缴纳的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于适用税率。

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的结果,用公式表示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五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两种计算方法

应纳所得税额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企业所得税的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作为纳税依据。

纳税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原则,

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与成本、费用核算有着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对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造成影响。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所计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往往是不同的。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以上就是关于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的全部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会计网!

以上内容便是会计资讯关于《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有哪些?》的全部解读,各位会计朋友如果在学习「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区别有哪些?」时有财税问题可在评论区进行交流哟。

会计网友正在阅读

· 银行卡流水账单怎么消除

· 车辆购置税在固定资产里吗?

· 购买股票作为短期投资会计分录如何做?

· 免税企业税金及附加怎么处理

· 企业所得税按利润总额计算吗

· 没有达到30万销售收入附加税需要交吗?

·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跨月转回吗

· 小规模所得税季度申报时按照年累计数申报吗?

· 2018水利基金的计税依据

· 营改增后外经证核销需要哪些资料

· 补充医疗保险所得税汇算工资基数

· 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是什么

· 营改增融资租赁利息进项税不得抵扣?

· 备案办税人员信息怎么填写才正确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