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进价调整怎么做会计分录(调进价单会计分录)

会计学习资料52023-04-02

kj.yyrjxz.com 小编在本篇文章中要讲解的会计分录知识是有关进价调整怎么做会计分录调进价单会计分录的内容,详细请大家根据目录进行查阅。

本文目录一览:

进项税调整会计分录怎么做呀?

进项税调整会计分录,每月按照认证汇总表调整时:借:应付税费--增值税进项税,贷: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

结转不应抵扣的进项税时,借

: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贷:应付税费--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同时将不允许抵扣部分转到成本费用中去,借:存货或成本费用,贷:待摊费用--待抵扣进项税.

库存商品进货价发生差额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商品零售企业在商品验收入库时,以商品的售价(含税)金额,借记“库存商品”,以商品的进价(不含税)金额,贷记“物资采购”,以商品含税零售价大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是商品零售企业用来核算商品售价(含税)与进价(不含税)之间的差额(毛利+销项税额)的专门账户。借方反映取得商品进价大于零售价的差额,月终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和库存商品售价调整时调低售价的差额;贷方反映取得商品零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和库存商品售价调整时调高售价的差额;贷方余额反映库存商品进价小于售价的差额,借方余额则反映库存商品进价大于售价的差额,余额一般在贷方。 零售企业购进商品、进项税额的确认及会计处理,只是库存商品实行售价金额核算,其会计处理有所不同,其他均与批发企业基本相同。

 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差价率

分摊的进销差价科目贷方发生额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小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并应于年度终了,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例:某小企业月末“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为248788元,“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为566500元,本月商品销售额(不含税)为588000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如下:

差价率=248788÷(566500+588000)×100%=21.54%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588000×21.54%=126655(元)

①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本月应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实现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6655

②平时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461345

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库存商品 588000

例:某商场2005年5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10000元,售价总额为120000元,本月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0000元,售价总额为8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30000元。有关计算如下:

进销差价率=(10000+1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130000×10%=13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购入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银行存款 83600

商品进销差价 10000

②发出存货时

A.收到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152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100

B.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30000

贷:库存商品 130000

借:商品进销差价 13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3000

商品调价上涨后,会计分录怎么记?

商品价格调节不用做分录的,就是卖出去价格高点,以后利润高了而已(如果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借 应收账款 (相关科目,暂用应收)

贷 主营业务收入 (相关科目,比如卖出数量1000,以前是5760,现在是5860而已)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当然价格提高可能跟进货的成本,或员工工资涨高有关,到时候根据实际提高下相应的科目就行了。

拓展资料:

物价上涨是指 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表现之一。某些商品如牛肉或房租等价格上涨,并不就是通货膨胀。因为一些商品价格上涨,而另一些商品的价格可能下降,二者相互抵消。只有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上升,才能使货币的购买力降低。

物价上涨的形式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如通过降低产品质量、凭证供应等价格管制措施,表面上看来物价并未上涨,但如果放松价格管制,物价就会普遍上涨,因此这是一种隐蔽性通货膨胀。

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或是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的价格可得到的供给,因而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从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一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

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而是这两者共同的作用的结果。如果物价上涨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需求的存在引起物价上升,这种物价上升会使工资增加,从而供给成本的增加又引起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

如果物价上涨是由成本推动开始的,即成本增加引起物价上升,这时如果没有总需求的相应增加,工资上升最终会使生产减少,增加失业,从而使成本推动引起的物价上涨停止。只有在成本推动的同时,又有总需求的增加,这种物价上涨就会持续下去。

库存商品调价和削价的账务应如何处理

答:1.挥存商品调价

零售商品调整进价,不影响企业的账簿记录,不调整“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的账面金额,而在商品销售后,体珑在企业当期损益中。

零售商品如调整笆价,由于库存商品按售价记账,就必须调整“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科R的账面金额。当调髙售价时,应按调髙部分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调低售价时,则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库存商品削价

零售企业库存商品削价商品所造成的削价损失,有两种核算方法,即提取或不提取商品削价准备。

企业发生商品削价时,为了正确反映实物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应先调整“库存商品”科目并相应地调整“商品进销差价”科目及两者的账面金额。

(1)商品削价后新售价高于原进价的核算。商品削价后新售价高于原进价的核算,其账务处理与调价减值相同。

(2)提取削价准备佥的核算。商品削价后不含税新售价低于进价的损失,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的企业,在削价商品售出后用商品削价准备金弥补。

(3)不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的核算。不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的企业,在发生削价业务时,直接列作当期经营损益,不设置“商品削价准备”科目。

通过上述对进价调整怎么做会计分录和调进价单会计分录的解读,相信作为会计的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会计分录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