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净额法下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会计学习资料4452022-12-07

这是一篇关于净额法下的会计分录怎么写会计实务内容,在这个文章中,小编给会计朋友们详细介绍了财税人员需要了解的净额法下的会计分录怎么写财税知识,也许能帮您解决净额法下的会计分录怎么写的财务和税务的问题。

微信号:guoguoma2727
加微信, 免费领取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复制微信号

净额法下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政府补助总额法和净额法的分录怎么写?

A公司为进行节能环保改造,2017年12月初购置一批设备.当月底,A公司收到当地政府财政性资金100万元,作为购置设备的补助.该批设备不含税价500万元,会计与税法上预计净残值均为50万元,以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10年.该公司以净额法对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收到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1. 企业购置设备时:(单位:万元,下同)

借:固定资产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贷:银行存款 585

2. 企业收到政府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100

贷:固定资产 100

政府补助总额法和净额法的分录怎么写?

总额法与其他收益:

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实际收到或应收时,或者将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分摊计入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政府补助净额法会计分录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通知》(财会〔2017〕15号)的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不同情况计入相应期间的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可见,与修订前的准则相比,政府补助新准则的核算既可以采用总额法,也可以采用净额法.

案例:A公司为进行节能环保改造,2017年12月初购置一批设备.当月底,A公司收到当地政府财政性资金100万元,作为购置设备的补助.该批设备不含税价500万元,会计与税法上预计净残值均为50万元,以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10年.该公司以净额法对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

一、收到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购置设备时:(单位:万元,下同)

借:固定资产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贷:银行存款 585

(二)企业收到政府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100

贷:固定资产 100

政府补助净额法会计分录

(三)收到政府补助后固定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根据相关税法,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同时符合规定的3个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1.政府补助作为不征税收入时的所得税会计处理.2017年末,A公司购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由于不征税收入所形成资产计算的折旧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其计税基础也是400万元,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2.政府补助作为应税收入时所得税会计处理.A公司应在取得当年将其全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购买设备的计税基础应包含政府补助部分(即为5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但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该交易并非企业合并,同时,该交易发生时会计上只影响相关资产科目,对会计利润并无影响;税法上固定资产只有在以后计提折旧时才能在税前扣除,交易发生时并不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因此,这里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阅读完全文,净额法下的会计分录怎么写?政府补助净额法会计分录你已经学会了吗?如果你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欢迎点击小窗口跟我们会计实操的老师多多交流心得体会.

上述内容是税法实务关于《净额法下的会计分录怎么写》的全部内容,如果作为会计的您在学习「净额法下的会计分录怎么写」时有疑问可联系客服或者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会计网友正在阅读

· 支付给外籍专家的咨询费如何申报个税

·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怎么做账务处理

· 认缴注册资金怎么取出

· 新员工入职五险一金咋扣

· 应付职工薪酬五险一金账务处理是怎样的

· 机票行程单可以做费用凭证吗

· 工程项目成本费用构成及估算方法

· 掌握建立各类明细账的方法

· 玩转excel从此不加班

· 公司搬迁补助算个人所得吗

· 发票项目必须要有类目吗

· 基本每股收益计算案例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

复制成功
微信号: guoguoma2727
加微信, 免费领取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