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会计分录不能整除怎么办(会计分录金额不能为零)

会计学习资料32023-04-04

kj.yyrjxz.com 小编在本篇文章中要讲解的会计分录知识是有关会计分录不能整除怎么办会计分录金额不能为零的内容,详细请大家根据目录进行查阅。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我的会计分录写对了,可是试算平衡表却总不平衡?

试算平衡表不平的原因有很多,也是大部分人员出现的问题,但总的几点归纳如下: 1、会计分录借贷方金额不一致,记错; 2、科目汇总表期初数字登错引起不能试算平衡; 3、科目汇总表编制时漏记某几个科目中的某几个数字; 4、借贷方向登错。建议你再检查一下期初余额的总和计数是否为零,结合以上几点检查一下!

去年的会计分录做错了,怎么更正

你好,现在已经结转过年了,所以不能用蓝字更正。

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冲减以前年度损溢,涉及所得税的应另行调整。

①借:待摊费用——水电费

9000元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000元

②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000元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00元

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指企业对以前年度多计或少计的重大盈亏数额所进行的调整。以使其不至于影响到本年度利润总额。以前年度多、少计费用或多、少计收益时,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代替原相关损益科目,对方科目不变,然后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结转到“利润分配”科目下,进行相应的盈余公积的调整。最终不能影响当期的“本年利润”科目。

会计分录借贷分不清楚,老是颠倒

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扩展资料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相应变动。但无论发生任何经济业务,它们对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外乎是以下的几种类型。即:

(1)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贷方。

(2)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金总额减少。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借方。

(3)发生经营收入,一般会导致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收入账户的贷方。

(4)发生经营费用,一般会导致资产减少与费用增加,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费用账户的借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跨年后发现会计分录做错了,今年想更正会计分录怎么做

跨年后发现会计分录做错,今年想更正,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对于不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可以直接进行调整。

第二种情况:对于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由于企业在会计年度内已结账,所有的损益账户在当期都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凡涉及调整会计利润的,不能用正常的核算程序对“本年利润”进行调整,而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进行调整。

不冲回管理费用,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完了计提盈余公积和其他公积,把剩余部分转入未分配利润。最后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科目为0.

也就是多计了营业费用,跨年度应该编制调整分录(金额为假设)

借:其他应收款 1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1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1.25(假设按照10%和5%分别提取法定和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7.5

——任意盈余公积 3.75

由于前期差错更正不能涉及货币资金,所以只能用往来账来代挂,贷方对应营业费用,同时调整所得税、盈余公积以及利润分配。

会计 科目汇总表 不平衡 怎么检查错误 ? 具体的 都说 除2法 除9法 ,那到底怎么除呢?

这是试算平衡不平时用于快速查找差错的两种方法:除2法:它是指以差数除以2来查找错账的方法。当某个借方金额错记入贷方(或相反)时,出现错账的差数表现为错误的2倍,将此差数用2去除,得出的商即是反向的金额。例如,应记入“原材料――甲材料”科目借方是4000元误记入贷方,则该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将小于其总分类科目期末余额8000元,被2除的商4000元即为借贷方向反向的金额。同理,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600元,即应查找有无300元的贷方金额误记入借方。如非此类错误,则应另寻差错的原因。除9法:它是指以差数除以9来查找错数的方法。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将数字写小。如将400写为40,错误数字小于正确数字9倍。查找的方法是:以差数除以9后得出的商即为写错的数字,商乘以10即为正确的数字。上例差数360(即400-40)除以9,商40即为错数,扩大10倍后即可得出正确的数字400。(2)将数字写大。如将50写为500,错误数字大于正确数字9倍。查找的方法是:以差数除以9后得出的商为正确的数字,商乘以10后所得的积50为错误数字,50乘以10(即500)为错误数字。(3)邻数颠倒。如将78写为87,将96写为69,将36写为63等。颠倒的两个数字之差最小为1,最大为8(即9-1)。查找的方法是:将差数除以9,得出的商连续加11,直到找了颠倒的数字为止。如将78记为87,其差数为9。查找此错误的方法是,将差数除9得1。连加11后可能的结果为12、23、34、45、56、67、78、89。当发现账簿记录中出现上述数字(本例为78)时,则有可能正是颠倒的数字。在手工记账情况下,由于登记账薄或编制记账凭证错误,当某个科目总账与明细账余额不相等时,可采用“除2法”和“除9法”快速查找错误原因。 当某个科目总账与明细账余额不相等时,若其差额为偶数时,这样有可能是借贷反方向的原因,可采用“除2法”查找错误。比如总账比明细账借方余额多50元,就拿50/2=25,查一查该科目明细账贷方有没有登记为25元的记录。当某个科目总账与明细账余额不相等时,若其差额能被9整除时,这样有可能是相邻数字登记错位或者是数字末尾多记0与少记0的原因,可采用“除9法”查找错误。比如总账比明细账借方余额多9元,就拿9/9=1,有可能是相邻数字54元记成45元。比如总账比明细账借方余额多18元,就拿18/9=2,有可能是相邻数字42元记成24元,比如总账比明细账借方余额多27元,。就拿27/9=3,有可能是相邻数字63元记成36元,比如总账比明细账借方余额多36元,就拿36/9=4,有可能是相邻数字84元记成48元。同理可以查找。数字末尾多记0与少记0的:如10000元记成1000元,10000-1000=9000,9000/9=1000,可能是数字10000元记成1000元,或者是数字1000元记成10000元,如2000元记成200元,2000-200=1800,1800/9=200,可能是数字2000元记成200元,或者是数字200元记成2000元,同理可以查找。“除2法”比较容易理解,把对账时出现的差额除以2,查找金额为这一数额(差额除以2后的数额)的所有业务的会计分录,再找出原始凭证,看是否将借、贷方向记反。“除9法”是将出现的差额除以9,若结果为整数,那么很可能是记账时发生了数字错位。例如将29错记为92,对账时出现的差额为92-29=63,用63除以9得整数7;再例如将123错记为321,出现差额321-123=198,198÷9=22。其推导如下:假设一个三位数abc(a、b、c均为自然数),记账时错误的记为bac,abc=a×100+b×10+cbac=b×100+a×10+c 错记后造成的差额为:bac-abc=(b×100+a×10+c)-(a×100+b×10+c)=(b×100-a×100)+(a×10-b×10)+(c-c)=(b-a)×100-(b-a)×10=(b-a)×90,得出的这个结果一定能被9整除。可以随便用一个多位数验证一下。有兴趣的话可以用更多位数的数字推导。如果查出的差额是一个带小数点的数字,也可以用“除9法”帮助查找,但仅限于将小数点错移一个位数。将对账过程中出现的差额除以9后,往往得出的结果就是正确数字,或把这个结果乘10就是正确数字。例如将120.10错记为12.01,出现差额为120.1-12.01=108.09, 108.09÷9=12.01,将12.01乘10即为正确数字。当然,对账过程中是先出现108.09这个数字(发现账面数字跟其他资料有108.09金额对不上),此时这个差额很难让人联想到120.10这个数字,可以用这个差额除以9,得到12.01,已经很接近正确数字了吧,反正看着像一家人,哈哈。再用12.01乘10,得到120.10,检查发生额为这两个数字的凭证,这可能就有头绪了。尤其是用会计软件记账,输入这两个数字查找,很快就能查出是哪笔业务哪笔分录,再查看原始凭证就OK了。

关于会计分录不能整除怎么办和会计分录金额不能为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会计分录技巧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会计分录相关的文章,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