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会计分录进项税怎么算(会计的进项税怎么计算)

会计学习资料32023-03-11

会计学习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会计分录进项税怎么算的会计知识,希望对于会计朋友学习会计的进项税怎么计算的过程中有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进项税额怎么算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属于进行项税额。进行税额的计算公式为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与之相对的是销项税额。

【【法律依据】】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

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

下列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二)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三)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1%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进项税额计算公式:

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什么是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如何计算?

什么是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如何计算?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

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进口货物税率有17%和13%(税目不同,税率不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税率17%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商业企业的征收率为4%,工业加工、修理修配征收率为6%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以下金额是指发票上的不含税价款进项税=进货金额*增值税率 (17%或13%)销项税=销货金额*增值税率2、 如果是普通发票或是其他发票(以下金额是指加税合计)进项税=【进货金额/(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 (17%或13%)销项税=【销货金额/(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3、如为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发票都是含税金额(以下金额是指加税合计)进项税=【进货金额/(1+增值税征收率)】*增值税征收率 (3%)销项税=【销货金额/(1+增值税征收率)】*增值税征收率

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及应纳税额应如何计算?

销售收入*17%=销项税,购进金额*17%=进项税,销项税-进项税=应纳税额

怎么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核算,销项税额: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借:相关科目(进货)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

贷:银行存款

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及应纳税额

销项税=80000*0.17+11700/1.17*0.17=15300

进项税=5100+1000*0.07+90000*0.17+150000*0.13=39970

销项税小于进项税,当期不用交增值税。留扣税:24670

编辑会计分录,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1)2日,公司用银行承兑汇票购买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600000元,增值税额为102000元,材料当即验收入库。

答:借:原材料600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0

贷:应付票据702000

(2)7日,购入运输货车一辆,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价款50000元,增值税8500元,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货车直接交车队使用。

借:固定资产50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

贷:银行存款58500

(3)11日,收购农产品一批,将用作生产材料,收购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500000元,以库存现金支付,货已入库。

借:原材料 500000/1.13=442477.88

应交税金——增值税 500000/1.13*13%=57522.12

贷:现金500000

注:收购的农产品,收购发票为含税价,抵扣税率13%

(4)19日,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一批,该批原材料实际成本为3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1000元。

借:在建工程351000

贷:原材料300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1000

(5)20日,购买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400000元,增值税额为68000元,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400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

贷:应付账款468000

(6)22日,将本公司生产的一批产品用于对外投资,其成本为100000元,售价和计税价格均为120000元,双方协议按售价作价。

借:长期投资1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2564.10

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17435.90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00

贷:库存商品100000

(7)23日,本公司销售开具增值税发票,销项税额为150000元。(8)假定该公司月初无未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本月尚未预交增值税。试问:

问题不完全,涉及增值税计算——

本月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合计-(进项税合计-进项税额转出)

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1条上的销售收入879000元,是含税额还是不含税金额,一般看增票上的税额是多少就是销项税额.

第2条,一般发票总额是42120的话,除以1.17*17%即是销项税额

第3条,免税农产品应该没进项税额的吧

后面的都可以按发票上注明的税额来确定进或销项税额的,生活用电将进项税额转出即可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

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增值税额计算

一、销项税=879000*17%+42120*17%=152490+7130.4=159650.4

二、进项税:1、免税农产品进项税620700*13%=80691

2、辅助材料进项税21760

3、电费进项税4250

4、生产用水进项税4200合计110901

三、进项税额转出生活用水5000元的进项税不能抵扣,应转出5000*17%=850

四、应纳税额=159650.4-110901+850=49599.4

求增值税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1 .进项税额=40×0.17+1×0.07=6.80+0.07=6.87万元;建筑材料虽取得专用发票,但不能抵扣;

2.销项税额=93.60万元÷1.17×0.17=13.60万元;

3.应交增值税=13.60-6.87=6.73万元。

关于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公式。 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这里所说的当期进项税额是不

进项税本来就是认证相符,符合抵扣条件的,你说的情况是不符合认证抵扣条件的,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能算是进项税,当然也就谈不上抵扣。

既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根据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被抵扣,既减少,应纳税额增多,

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不过进项税抵扣的越多,应纳税就越少,这样纳税人就少交税了

增值税会计核算(会计分录及计算过程)

增值税会计核算(会计分录及计算过程)

 (一)进项税额的核算

1.企业从国内采购货物:

借:材料采购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企业接受投资转入货物: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实收资本

3.企业接受捐赠的货物: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营业外收入(资本公积)

4.企业接受应税劳务(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委托加工物资(委托加工材料)等

贷:银行存款等

5.购进免税农业产品: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材料采购等

贷:银行存款等

6.企业进口货物: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材料采购等

贷:银行存款等

7.企业购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8.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或直接用于免税项目以及直接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

借:材料采购等

贷:银行存款等

9.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

借:材料采购等

贷:银行存款等

10.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没有取得专用发票,而取得普通发票(不包括购入免税农业产品):

借:材料采购等

贷:银行存款等

(二)销项税额核算

1.企业向外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

借:银行存款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等

2.企业将自产的、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借:应付股利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等

3.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对外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

借:银行存款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主营业务收入等

4.企业将自产货物或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按规定应视同销售计算应交增值税。

其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自产或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直接作销售处理,则:

借:在建工程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

另一种方法,是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一方面按税法要求按销售同类货物价格计算应纳税额,另一方面按生产货物或委托加工货物的成本直接结转其成本,不作销售处理。则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库存商品等

5.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按规定应视作销售计算应纳增值税:

借:长期投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

或:

借:长期投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等

6.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集体福利等,按规定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应交增值税。则: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

或:

借:在建工程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

库存商品

7.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应交增值税: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

或: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主营业务收入

库存商品

8.企业随同产品出售但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按规定应交纳的增值税:

借:应收账款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其他业务收入

企业逾期未退还的包装物押金,按规定应交纳的增值税额:

借:其他应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营业外收入

(三)出口退税的核算

按照规定,企业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不计算销售收入应交纳的增值税。企业在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有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的退税,企业在收到出口货物退回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企业已办理出口退税后,发生退货或退关的,应补交已退回的税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贷:银行存款

(四)进项税额转出的核算

企业购进的材料物资改变用途,用于在建工程、职工福利等,其进项税额应相应转入有关科目:

借:在建工程

或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的库存材料物资、产成品等盘亏,按规定应转作“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资产损失”科目,其进项税额也应相应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资产损失”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资产损失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主营业务收入

库存商品等

(五)缴纳增值税税额的核算

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按规定预缴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次月初结算上月税款时需要补缴税款时,作与上述同样分录;收到退回多缴的税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小规模纳税人工业企业预缴税款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次月初结算时需要补缴税款的,按补缴税款作同样分录;需要退回多缴的税款的,在收到退回的税款时,作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会计分录 会计核算

到期值=面值+利息=100000+100000×6%/360天×90天=101500

到期日为4月5日 =27天(1月份)+28天(2月份)+31天(3月份)+4天(4月份)

贴现天数=14天(2月份)+31天(3月份)+4天(4月份,到期日前一天)=49天

或用90天-41天(已持有天数)=49天

贴现息=101500×9%/360天×49天=1243.38

贴现所得=到期值-贴现利息=100,256.62

借:应收票据 100 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 100 000

借:银行存款 100 256.62

贷:短期借款 100 256.62

到期后,如果乙公司将款项如数支付给贴现银行,则:

借:短期借款 100 256.62

贷:应收票据 100 000

贷:财务费用 256.62

仅供参考

会计分录及计算过程

会计分录及计算过程可以采用层析法进行:

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会计核算 做会计分录

(2)借:材料采购 507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8500

.................贷:银行存款 59200

(4)借:预付账款 70000

.................贷:银行存款 70000

(5) 借:原材料-C材料 7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1900

.................贷:预付账款 70000

.................贷:银行存款 11900

(6)不做会计分录

增值税的会计核算题

1、购进时: 借:原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 1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0600

贷:银行存款 210600

2、退货时: 借:银行存款 245700

贷:原材料 2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5700

3、借: 原材料 25641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3590

贷:实收资本 260000

资本公积 40000

4、 借:委托加工产品 18000 (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科目设置,)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060

贷:银行存款 21060

5、 借:原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 2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4600

贷:银行存款 444600

6、 借:银行存款 11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00

7、 借:银行存款 3229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7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69200

8、 借:主营业务收入 198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3660

贷:银行存款 231660

核算题(二)编制会计分录,详细计算过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00

-利息调整 100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1100000

年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80000

贷:投资收益 66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4000

第二年年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80000

贷:投资收益 651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4840

第三年年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80000

贷:投资收益 64269.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5730.4

第四年年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80000

贷:投资收益 63325.7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6674.22

借:其他货币资金 1320000

投资收益 38755.38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000

应计利息 320000

利息调整 38755.38

增值税的会计核算问题

增值税 细则

第四条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一)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四)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要是你自产的产品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或者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就要视同销售。

其中“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 “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那么你用自产产品建厂房,就属于不动产的在建工程,也就是应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

例如:A企业自建固定资产工程领用自产产品一批(应税消费品),库存商品成本为8000元,销售价格(计税价格)为10000元,增值税率17%,消费税率为10%。

如果该固定资产是不动产,视同销售,增值税以销售金额为税基,分录是:

借:在建工程 8000+1700+1000=10700

贷:库存商品 8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000×17%=1700

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10000×10%=1000

如果该固定资产是非不动产,不视同销售,以存货成本入账,分录是:

借:在建工程 8000

贷:库存商品 8000

增值税会计核算方法

某国税局:

我公司(公司全称)经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于某年某月某日正式成立。本公司法人代表:某某某。经营范围:(税务登记证所载事项)。经营地址:(公司经营地址)。

本公司财务制度健全,财务人员齐备,财务安全设施完备。配有防盗门、保险柜。公司采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期间为公历一日至三十一日。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存货采用进价核算。设置的账薄有总账、日记账、明细分类账等。增值税方面我们能够做到准确核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并能够提供贵局要求的其他税务资料。

为了核算企业应交增值税的发生、抵扣、进项转出、计提、交纳、退还等情况,我公司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

并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借、贷方设置分析项目,在借方分析栏内设“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等项目;在贷方分析栏内设“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项目。

同时在应交税金下设置“未交增值税”明细账,将多缴税金从“应交增值税”的借方余额中分离出来,解决了多缴税额和未抵扣进项税额混为一谈的问题,使增值税的多缴、未缴、应纳、欠税、留抵等项目一目了然,为申报表的正确编制提供了条件。

(一)月份终了,我公司将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自“应交增值税”转入“未交增值税”,这样“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不出现贷方余额,会计分录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二)月份终了,我公司将本月多交的增值税自“应交增值税”转入“未交增值税”,即: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三)当月缴纳本月实现的增值税(例如开具专用缴款书预缴税款)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贷记“银行存款”。

(四)当月上交上月或以前月份实现的增值税时,如常见的申报期申报纳税、补缴以前月份欠税,借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

(五)“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贷方无余额。

(六)“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缴的增值税,贷方余额反映未缴的增值税。

为保证增殖税专用发票及其他财务资料的安全,公司配有专职发票保管员。根据预测,本公司年销售收入应在×××万以上。从上述情况来看,我公司已具备增殖税一般纳税人的条件,并有能力履行一般纳税人的义务,现向贵局申请办理增殖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希能批准为盼。

此致

公司全称

某年某月某日

写会计分录并计算相关增值税

我试着解答一下。

1、20000÷1.17*0.17=2905.98

借:银行存款 234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7094.1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2905.98

应收账款 3400

2、8500÷0.17=50000

(100+900)*0.07=70

借:原材料 50000+11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8570

贷:银行存款 59700

4月留抵8570-2905.98=5664.02

3、进项转出(28000-930)*0.17+930÷0.93*0.07=4671.9

进项700*0.07=49

借:应收账款1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题目未提供

贷:库存商品 未提供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4671.9

借:销售费用 65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49

贷:银行存款 700

4、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136000

5、借:应收账款 20400

银行存款 8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20400

应收账款 80000

6、借:相关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5340

贷:银行存款

(136000+20400)-(5664.02-4671.09+49)=155358.07纳税

3%增值税按2%交税的会计核算

3%增值税按2%交税的会计核算:

借:应收账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或相应科目)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3%计算)

缴纳税款时: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3%计算)

贷:银行存款(按2%缴纳部分)

营业外收入(1%部分)

进项税额转出怎么计算?会计分录怎么做?

进项税额转出如何计算?

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那么进项税额转出如何计算呢?一起跟小K往下看吧!

1.有关政策规定。能够准确计算企业原抵扣进项税额的,按原抵扣进项税额结转进项税额转出;无法准确确定进项税额的,一律按当期实际成本计算结转应该转出的进项税额。所谓实际成本包括进价、运费、保险费及其它有关费用。

2.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

(1)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需要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账面成本乘以外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计算转出。

(2)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按支付价款乘抵扣率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据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pide;(1-抵扣率)×抵扣率计算转出。

(3)若原外购货物是根据多种凭证抵扣的进项税额,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可以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综合抵扣率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其中综合抵扣率=本期外购货物全部进项税额pide;本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100%

(4)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或产成品成本×(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当中外购货物成本pide;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全部成本)×外购货物或应税劳务综合抵扣率

(5)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不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而无法明确划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pide;当期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6)外商投资企业兼营出口与内销,不能单独核算或划分不清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货物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免税货物销售额pide;当期全部销售额)

(7)因购买货物而从销售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返还资金,可按以下办法计算应冲减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冲减的进项税额=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三)进项税额及进项税额转出的检查及处理

1.严格审核抵扣进项税额的原始凭证。

若企业将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作为抵扣进项税额的依据,则应做以下账务调整:

借:原材料等(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

2.通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账户的贷方摘要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

具体办法是检查上述账户贷方摘要栏,追查企业外购材料的用途,明确企业是否存在非生产、销售用料,并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方进项税额转出栏相核对,确定企业账面是否已经结转进项税额转出,转出金额是否正确。

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那么进项税额转出如何计算呢?一起跟小K往下看吧!

1.有关政策规定。能够准确计算企业原抵扣进项税额的,按原抵扣进项税额结转进项税额转出;无法准确确定进项税额的,一律按当期实际成本计算结转应该转出的进项税额。所谓实际成本包括进价、运费、保险费及其它有关费用。

2.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

(1)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需要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账面成本乘以外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计算转出。

(2)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按支付价款乘抵扣率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据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pide;(1-抵扣率)×抵扣率计算转出。

(3)若原外购货物是根据多种凭证抵扣的进项税额,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可以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综合抵扣率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其中综合抵扣率=本期外购货物全部进项税额pide;本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100%

(4)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或产成品成本×(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当中外购货物成本pide;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全部成本)×外购货物或应税劳务综合抵扣率

(5)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不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而无法明确划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pide;当期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6)外商投资企业兼营出口与内销,不能单独核算或划分不清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货物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免税货物销售额pide;当期全部销售额)

(7)因购买货物而从销售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返还资金,可按以下办法计算应冲减的进项税额。

当期应冲减的进项税额=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三)进项税额及进项税额转出的检查及处理

1.严格审核抵扣进项税额的原始凭证。

若企业将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作为抵扣进项税额的依据,则应做以下账务调整:

借:原材料等(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

2.通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账户的贷方摘要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

具体办法是检查上述账户贷方摘要栏,追查企业外购材料的用途,明确企业是否存在非生产、销售用料,并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方进项税额转出栏相核对,确定企业账面是否已经结转进项税额转出,转出金额是否正确。

会计分录进项税怎么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会计的进项税怎么计算、会计分录进项税怎么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