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三角债务的会计分录怎么做(三角债的含义)

会计学习资料22023-02-28

会计学习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三角债务的会计分录怎么做的会计知识,希望对于会计朋友学习三角债的含义的过程中有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三方债权转让会计分录需要怎么办理

三方债权转让会计分录:不考虑甲乙之间原先有没有债务、金额是多少,借:其他应收款--丙

贷:其他应收款--甲

如果原先甲乙之间有债权债务,可以抵销。

一,债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债权投资——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含交易费用)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可借可贷)

确认利息:

借:应收利息/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双面)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与购入时相反)

贷:投资收益

收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二,作为现代商业社会一种重要资金融通手段,债权的地位举足轻重,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资产证券化等等都是以债权作为价值载体,实现权利人资产变现。债权资产的流通通过转让完成,相较物权转让以登记和交付为公示手段,债权并无表征权利变动的公示手段,更加私密、封闭,且债权让与中还涉及第三人利益(债务人),使得债权转让更为复杂。债权转让通知是债权让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同法》第80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三,债权转让合同是诺成性的,合同一旦成立,受让人即取得债权。徐涤宇教授在《第80条(债权让与通知)评注》中写到,“债权由让与人移转于受让人的效果乃因让与合同的生效而当然发生,债权让与合同一旦生效,债权即由让与人移转于受让人,让与通知仅为债权让与对债务人的生效要件”。所谓的“合同发生说”。从《合同法》80条文义上理解,通知也与受让人是否取得债权无关,与债权转让合同效力无关,通知是债权转让对债务人生效的必要条件。

总公司开具发票,分公司收到此发票的帐款,分公司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总公司开出发票,分公司收到账款,这种情况最终会出现三角债务关系,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分公司将款退回,让对方重新打款到总公司的账上,否则对方账户上也要挂有分公司和总公司的帐。

另一可行办法就是出一份三方收款证明,总公司和分公司挂往来帐。具体如下:

总公司开票挂客户应收,做:

借:应收账款-XX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当客户打款到分公司时,总公司做

借:其他应付款-内部往来

贷:应收账款-XX

分公司做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内部往来

三角债务,以货抵债的账务处理,求解

你公司这样做

借:应付账款-B公司21W

贷:应收账款-A公司21W

借:应付账款-B 公司5W

贷库存商品(或主营业务收入)42735.04

应交税费-增-销7264.96 [需开发票给对方]

后附三方抹账协议

请财务熟手进来,请教一个关于三角债的问题

题中A公司清理之前的债权债务情况:

1、“应付账款——S公司”科目贷方余额1 240欧元

为赊购材料款

2、“其他应收款——S公司”科目借方余额1 487欧元

为代S公司支付给B公司的代垫费用。注意,这里假设该款项被计入“其他应收款”,如果题中实际计入其他科目的,下列会计处理请自行修订。

根据与S公司达成的债权债务清理协议,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S公司 1 487欧元

贷:其他应收款——S公司 1 487欧元

登账后,两科目余额为:

1、“应付账款——S公司”科目余额 = 1 240 - 1 487 = -247欧元,即借方余额247欧元,反映了已“预付”S公司的事实结果。

2、“其他应收款——S公司”科目借余额 = 1 487 - 1 487 = 0欧元,反映了代垫款项已经结清。

关于补充问题。

从题中看,由A公司代垫的、应由S公司承担的进口税费,被错误的计入了“在建工程”科目,由此,上述会计分录可以如下编制:

1、调整原误计的代垫费用

借:其他应收款——S公司 1 487欧元

贷:在建工程 1 487欧元

2、清理债权债务

借:应付账款——S公司 1 487欧元

贷:其他应收款——S公司 1 487欧元

当然,上述两个分录,也可以合并编制,即:

借:应付账款——S公司 1 487欧元

贷:在建工程 1 487欧元

三角债如何做账务处理?

这种情况需要一个三方协议,在协议中说明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和同意转帐的意见,三方都要盖章的。这时就可以直接做帐务处理,以A公司为例,做:

借:应付帐款-C公司10万元

贷:应收帐款-B公司10万元

关于三角债务的会计分录怎么做和三角债的含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会计分录技巧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会计分录相关的文章,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