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计划成本法怎么做会计分录(计划成本会计分录通俗理解)

会计学习资料12023-02-23

会计学习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计划成本法怎么做会计分录的会计知识,希望对于会计朋友学习计划成本会计分录通俗理解的过程中有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计划成本法会计分录?

计划成本法做会计分录时按购入材料和验收入库分别做: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

计划成本法会计分录

按实际采购成本作如下处理: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差额,或借方)

领用时:

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期末结转差异:

借:生产成本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超支差)

借: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节约差)

贷:生产成本等

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按照计划成本计价。月末,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进行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pide;(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以上为[ 计划成本法会计分录? ]的所有答案,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这方面的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环球青藤教育官网!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计划成本法会计分录?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划成本法怎么做会计分录?

(1)编制7月5日材料入库的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108000

贷:材料采购75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33000

不是没有实际成本,75000元就是实际成本,但与计划成本差距太大,违背常规。

(2)编制7月31日汇总发出b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112500

贷:原材料112500

(3)计算7月份b材料有成本差异率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所有材料成本差异=(1200-33000)/(30000+108000)x100%=-23.04%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12500x23.04%=25920

(4)编制结转7月份发出的b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材料成本差异25920

贷:原材料25920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下怎么做会计分录?

 原材料使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的会计分录

1.企业购买原材料

(1)企业购入材料

借:材料采购(记录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

(2)验收材料并入库

借:原材料(记录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记录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2.企业发出原材料

(1)企业生产领用材料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2)企业出售材料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3)委托加工发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购入货物,有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怎么做会计分录

购入货物,有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怎么做会计分录

一、购入货物,计划成本法下的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二、购入货物,实际成本法下的会计分录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三、购入货物,有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区别

1、涉及的会计科目不同

计划成本法,科目为:材料采购,而实际成本法科目是在途物资

2、入库金额不同

计划成本法是按计划成本入库,存在材料成本差异,而实际成本按实际成本入库

 

设定材料成本差异核算,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减少的计划成本。 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减少的计划成本。(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在会计分录上的区别

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会计分录的区别:

1. 购入材料:

实际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 1.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 贷:银行存款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 贷:银行存款

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2.货款已经支付,但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 贷:银行存款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 贷:银行存款 (3)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 贷:应付账款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 贷:应付账款 入库: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4)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月末发票尚未收到

借:原材料(暂估价) 贷:应付账款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账款

(5)结转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无此处理 借: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

2. 发出材料:

实际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 (1)发出材料的成本

按照先进先出、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等 贷:原材料(实际成本)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等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2)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无此处理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或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关于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题目,会计分录的提问

这个题目有一个原则性的错误:既是计划成本核算,那么原材料科目进销存都是按计划成本计价,不可能又采用“加权平均法”

一、购料:

借:材料采购8000

〔 如果是一般纳税人还要,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0,因为与材料成本核算无关,这里不讨论〕

贷:银行存款(或者应付账款等)

二、入库

借:原材料10000

贷:材料采购8000

材料成本差异2000

三、领料1.5吨:

借:生产成本(或者其他相关科目)15000

贷:原材料15000

四、2013年12月5日原材料账面余额计算:

20000+10000-15000=15000(元)

〔说明:题目只要原材料科目余额,并没要实际成本,所以没计算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如果要计算领料实际成本和结存实际成本还要计算差异:

差异率=(期初差异额-2000)÷(20000+10000)

在途物资到达,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会计分录怎么做?

14日购买

借:材料采购—B材料 151000=( 150000+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25500

贷:银行存款 176500

16日入库

1、借:原材料—B材料 148000(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B材料 151000

2、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B材料 3000=(151000-148000)

贷:材料采购—B材料 3000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超支,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贷方反之)

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不同的会计分录

购进材料未入库:

计划:材料采购

实际:在途物资

入库:

计划:涉及到“材料成本差异”

实际:不涉及

计划成本法怎么做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3200000

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510000

贷:银行存款3510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200000

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

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比较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 实际成本核算法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当然由此而带来的记录和计量的繁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实际发出存货时,为了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这几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计算、资产负债表中有关专案的计算以及所要交纳所得税数额的计算都有直接的影响,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一种稳健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2 计划成本核算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络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其首要问题是制定好一个合理的计划成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2. 1 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

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财务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2 .2 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其基本的核算程式如下:

企业应首先考察与存货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规定存货的分类、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其次,取得存货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取得存货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中,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登记。

还有,平时领用、发出存货都按计划成本计算,月份终了再将本月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摊,随同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记入有关账户,经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

3 例项比较说明

我们仅用材料取得和入库这一过程为例,用简单的分录来加以说明:

实际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均是以实际成本反映,所以月末不需加以调整。计划成本法下:

取得材料: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

计划成本法下,要在月末进行汇总,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具体分录如下:

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物资采购×××。××

或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

从以上对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在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明细账可以只记录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将数量乘以计划单位成本,随时求得材料收、发、存的金额,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和调整发出和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简便易行。而在实际成本法下,对存货的数量、单位成本和总金额都要详细记录,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计划成本法虽然强调的是“计划”下的成本,但它仍是适时地关注实际成本,与实际成本保持着密切的联络。在取得存货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得出存货的“材料成本差异”,表面上看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过程,其实质是控制和决策过程。通过两种成本的比较,使得采购部门不断关注其计划成本,结合更多的影响因素,不断降低其采购成本,节约支出,也为制定更完善的计划成本做准备

计划成本法下怎么做会计分录

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时,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节约成本差异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超支成本差异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这里和实际成本法来对比一下,商业企业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的工业企业,购入但尚未入库的材料时: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由此可以得出,“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核算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只是分别在不同的核算方法下使用而已。

计划成本法下怎么做会计分录

计划成本法下的会计分录,做法如下:

1.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2.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扩展资料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

1、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采购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2、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有合理损耗的完整会计分录

计划成本法下,入库数量为实际入库数量,价格为计划价格。你所说的合理损耗在计划成本法下计入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60000。

贷:材料采购59600。

材料:成本差异400。

扩展资料:

计划成本法在大中型制造行业一直被广泛使用,即使在信息化环境下,还是很多企业对材料的主要核算方法。其优势具体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归集和分配实现品种繁多的材料从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的核算,有利于企业对存货的管理,简化会计工作。

在信息化环境下,单纯从核算的难易繁简上看,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差别不再明显,但对于大中型企业尤其在制造业,材料种类繁多、出入库频繁,使用计划成本核算优势明显。

在实践中我们往往还按材料性质不同分类归集,因为同种类材料其价格走势基本是一致的,而不同种类材料价格的波动幅度差异较大,分类计算可以对同种类材料产生的材差在同种类材料的发出金额中分摊,使材料成本更接近实际成本,达到按实际成本简化核算的效果。

(二)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计划成本法只要给材料制定合理的计划价格就可以满足材料收发和核算的需要,而实际成本法要基于库房使用库存管理软件后,用计算机做大量的核算工作下才能进行,对库存管理的要求很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划成本法

通过上述对计划成本法怎么做会计分录和计划成本会计分录通俗理解的解读,相信作为会计的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会计分录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

免费领会计资料

10年老会计整理的51个行业会计分录!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