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抵缴欠税会计分录怎么写(抵缴税款)

会计学习资料12023-03-11

今天给各位分享抵缴欠税会计分录怎么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抵缴税款进行解释,如果未能解决您的会计分录问题,可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目录一览:

印花税抵欠税款分录怎么做?

一、印花税怎么做分录

1、取得时 借:短期投资

应收股利(垫付的股利,已宣告未分派的股利)

贷:银行存款

2、收到投资前宣告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3、取得后获取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投资

4、计提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5、部分出售 借: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出售部分分摊额,也可期末一起调整)

贷:短期投资

投资收益(借或贷)

6、全部出售、处理 借: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

投资收益(借或贷)

请问,用上期留底的增值税抵欠税,和滞纳金,怎么做分录呀?

《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的通知》

(一)增值税欠税税额大于期末留抵税额,按期末留抵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 。

(二)若增值税欠税税额小于期末留抵税额,按增值税欠税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 。

会计分录如下:

1、根据检查结果,计提应补税额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2、用上期留抵税额抵交欠税(滞纳金不能抵顶)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欠税额)

借:营业外支出(滞纳金)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滞纳金)

扩展资料

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其他需要认证抵扣的发票,必须自该专用发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认证,否则,不予抵扣进项税额。

进口货物:一般纳税人取得海关完税凭证,应当在开具之日起90日内后的第一个纳税申报期结束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逾期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一般纳税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海关收款书,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申请稽核比对,实行“先比对后抵扣”。纳税人取得2009年12月31日以前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仍按原规定执行。

小规模纳税人不允许抵扣。

参考资料来源:国税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通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增值税抵扣

进项税抵扣欠税会计分录

(一)增值税欠税税额大于期末留抵税额,按期末留抵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二)若增值税欠税税额小于期末留抵税额,按增值税欠税税额红字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增值税留抵抵欠怎么做会计分录

增值税留抵抵欠会计处理:

(一)增值税欠税税额大于期末留抵税额,按期末留抵税额红字: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二)若增值税欠税税额小于期末留抵税额,按增值税欠税税额红字: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为了满足纳税人用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的需要?国税发[2004]112号文件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国税发[2003]53号)《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相关栏次的填报口径作如下调整:

(1)第13项""上期留抵税额""栏数据,为纳税人前一申报期的""期末留抵税额""减去抵减欠税额后的余额数,该数据应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借方月初余额一致。

(2)第25项""期初未缴税额(多缴为负数)""栏数据?为纳税人前一申报期的""期末未缴税额(多缴为负数)""减去抵减欠税额后的余额数。

此外,关于抵减金额的确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有关处理事项的通知》(国税函[2004]1197号)规定,抵减欠缴税款时,应按欠税发生时间逐笔抵扣,先发生的先抵.抵缴的欠税包含呆账税金及欠税滞纳金。确定实际抵减金额时,按填开《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通知书》的日期作为截止期,计算欠缴税款的应缴未缴滞纳金金额?应缴未缴滞纳金余额加欠税余额为欠缴总额。若欠缴总额大于期末留抵税额,实际抵减金额应等于期末留抵税额,并按配比方法计算抵减的欠税和滞纳金;若欠缴总额小于期末留抵税额,实际抵减金额应等于欠缴总额。

抵缴欠税会计分录怎么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啦,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抵缴税款、抵缴欠税会计分录怎么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