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销售价格差会计分录怎么写(销售差价怎么算)

会计学习资料12023-02-25

今天给各位分享销售价格差会计分录怎么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销售差价怎么算进行解释,如果未能解决您的会计分录问题,可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目录一览:

销售差价如何做会计分录

一、销售差价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

收到货款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

二、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本月应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实现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三、平时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商品进销差价

贷:库存商品

扩展资料:

(一)月末,企业应根据本月销售各种商品、提供的各种劳务等实际成本,计算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劳务成本”科目。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平时的营业成本按计划成本或售价结转,月末,还应结转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

企业以库存商品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或债务重组,应按照该用于交换或抵债的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二)企业本期发生的销售退回,一般可以直接从本月的销售商品数量中减去,也可以单独计算本月销售退回商品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商品会计分录怎么写

销售商品会计分录写法如下:

1、企业销售产品的时候,应该确认对应的收入和销项税额,其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应收票据等。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做完确认收入的分录,同时需要结转所销售的产品对应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等。

3、收到货款,当企业不采用直接销售方式,应当在收到银行存款时,冲减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

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

4、计提消费税,如果销售的产品是应税消费品应计提消费税:

借: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

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账符号,有关账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账户的贷方与几个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清晰、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分录必须严格掌握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基本原则,不允许多借多贷。

商品进销差价是什么意思?分录怎么做?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是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正确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存货金额减去商品进销差价就是企业的存货的购进成本。本科目明细账通常用三栏式账页。

会计分录如下:

1.

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本月应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实现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2.

平时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商品进销差价

贷:库存商品 

假设买价100元及卖价110元均为含税价购入:

借:库存商品

110

应交增值税-进项

14.53

贷:银行存款(现金)

100

商品进销差价

24.53

卖出:

借:应收账款

11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4.02

客户补差价如何做会计分录

客户补差价的会计分录:

收到产品补回的差价应计入“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科目,冲减存货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库存商品,

付出产品补的差价应计入“销售费用”或“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冲减存货成本。

借:销售费用(或主营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

商品零售企业在商品验收入库时,以商品的售价(含税)金额,借记“库存商品”,以商品的进价(不含税)金额,贷记“物资采购”,以商品含税零售价大于不含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

我公司是一般纳税人如何处理商品进销差价的会计分录

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本月销售商品=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差价率

分摊的进销差价科目贷方发生额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小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并应于年度终了,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例:某小企业月末“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为248788元,“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为566500元,本月商品销售额(不含税)为588000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如下:

差价率=248788÷(566500+588000)×100%=21.54%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588000×21.54%=126655(元)

①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本月应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实现差价,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6655

②平时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成本,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461345

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库存商品 588000

例:某商场2005年5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10000元,售价总额为120000元,本月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0000元,售价总额为80000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30000元。有关计算如下:

进销差价率=(10000+1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130000×10%=13000(元)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购入商品时

借:库存商品 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0

贷:银行存款 83600

商品进销差价 10000

②发出存货时

A.收到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152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3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2100

B.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30000

贷:库存商品 130000

借:商品进销差价 13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3000

月末商品的进销差价如何结转?会计分录?

商品的进销差价——现在早不用了,原来只在零售企业用。

借:商品进销差价

转已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

贷:主营业务成本

如果是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可以转入制造费用,然后分摊到生产成本中。

借:制造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拓展资料:

进销差价是商品购进价与销售价之间的差额。进价大于售价时,其差额为毛损,进价小于售价时,其差额为毛利。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商业企业,“库存商品”帐户按售价记帐,对商品进销差价单独设置“进销差价”帐户进行反映。

“进销差价”帐户是“库存商品”帐户的调整帐户,购进商品时,进价低于售价的差额,贷 (增) 记“进销差价”帐户,进价高于售价的差额,借 (减) 记“进销差价”帐户,期末分摊转帐前“进销差价”帐户余额,为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额,应按存、销比例进行分摊,分别计算出已销商品应摊的进销差价额和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额。

已销商品应摊的进销差价,应由“进销差价”帐户转入“营业成本”帐户,以便将平时按售价结转的成本调整为按进价反映的实际成本; 结转后“进销差价”帐户的余额,即为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将库存商品售价减去或加上这部分差价,即为库存商品进价成本。

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或进价金额核算的商业企业,不单独设置“进销差价”帐户,销售收入在“营业收入”帐户上反映,销售商品进价额在“营业成本”帐户上反映,两者的差额即为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额。

所谓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如:商品售价60元,进价40元,则20元就是他们的进销差价。

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按以下方法计算:

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100%

月销售商品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差价率

上述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对于已按售价结转其成本的,应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小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之间比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并应于年度终了,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通过上述对销售价格差会计分录怎么写和销售差价怎么算的解读,相信作为会计的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会计分录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

免费领会计资料

10年老会计整理的51个行业会计分录!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