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会计分录两次付款怎么做(一张发票分两次付款的会计分录)

会计学习资料42023-01-31

会计学习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会计分录两次付款怎么做的会计知识,希望对于会计朋友学习一张发票分两次付款的会计分录的过程中有帮助。

微信号:guoguoma2727
加微信, 免费领取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复制微信号

本文目录一览:

一张发票分两次付款,如何做账

收到发票,第一次付款时:

借:相关费用

贷: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

第二次付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1、应付账款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

为了总括地反映和监督企业应付账款的发生及偿还情况,应设置“应付账款”科目。该科目的贷方登记企业购买材料、物资及接受劳务供应的应付但尚未付的款项。

借方登记偿还的应付账款、以商业汇票抵付的应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支付的应付款项。该科目应按照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以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应付账款主要的账务处理

公司购入材料、商品等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支付,根据有关凭证(发票账单、随货同行发票上记载的实际价款或暂估价值)。

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企业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但尚未支付的款项。

应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账单,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企业偿付应付账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付购货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企业的应付账款,因对方单位发生变故确实无法支付时。

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视同企业经营业务以外的一项额外收入,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付账款

一笔6675的家具费,第一次付了2000未开票,第二次付了4675如何做会计分录?

第一笔付款2000元计入往来科目

借:预付账款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第二笔付款4675元,对方开具发票可以计入损益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2000

银行存款 4675

开了一张发票,但是分两次支付,每次9000元,我该怎么做账?

开了一张发票,但分两次支付,每次9000元,分录:

借:管理费用 18000

贷:应付账款 18000

借:应付账款 9000

贷:银行存款 9000

无形资产分两次付款,金额加起来怎么摊销怎么写会计分录?

分两次付款,要根据首次付款后是否取得无形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来确定。1.首次付款时未取得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首次付款时: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第二次付款时:借:无形资产 贷:预付账款 银行存款无形资产按入账金额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2.首次付款时即取得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首次付款时: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同样按无形资产按入账金额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一笔业务分两次付款,8月份付了一笔这个月付了尾款。请问会计分录该怎么做?

看发票是多会开的,如果是付第一笔款是开的并且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借:固定资产 17094.0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2905.98 贷:应付账款 10000 银行存款 10000如果是普通发票借:固定资产 20000贷:应付账款 10000 银行存款 10000付第二笔款时:借:应付账款 10000 贷: 银行存款 10000如果是付第二笔款是开的并且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付第一笔款时借:预付账款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付第二笔款时借:固定资产 17094.0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2905.98 贷:预付账款 10000 银行存款 10000 如果是普通发票,付第一笔款时借:预付账款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付第二笔款时借:固定资产 20000贷:预付账款 10000 银行存款 10000

作为卖车直营店的会计卖车分两次付款的会计分录如何做

卖车

时:借:分期收款商品

贷:

库存商品

第一次收到货款时:借:银行存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

——增值税

第二次收到货款: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增值税

同时

结转成本

:借:

主营业务成本

贷:分期收款商品

通过上述对会计分录两次付款怎么做和一张发票分两次付款的会计分录的解读,相信作为会计的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会计分录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

复制成功
微信号: guoguoma2727
加微信, 免费领取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