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计算(所得税的分录怎么做)

会计学习资料72023-03-21

会计学习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计算的会计知识,希望对于会计朋友学习所得税的分录怎么做的过程中有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后的利润)计算缴纳的。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

2、应纳税所得额=营业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企业所得税的税额,一般都是按利润的25%缴纳

现在有税收优惠,小微企业只缴纳利润的10%或者减半征收

会计分录:

计提时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期末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所得税期末无余额

扩展资料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修改。将第五十一条第一款中的“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修改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符合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做法如下:

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计提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上缴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月末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什么意思?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属于损益类科目,一般不设置明细科目。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中不考虑所有者权益影响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应从生产经营等活动的所得中缴纳的税款。

递延所得税是指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退回所得税账务处理

收到本年度退回的税金

借:银行存款

贷:所得税费用

结转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本年利润

收到以前年度退回的税金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的区别

应交所得税: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做

企业所得税实行按月提取,季度交纳,全年清算汇缴的办法;所谓预交,就是按照累计利润总额乘以税率减去以前已交税金,就是需要预交的数额 ,这个数额不是最后的实际数,通过清算汇缴的纳税调整,全年还要通算。所得税会计分录如下:

1、如果是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缴纳季度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4、应补上一年所得税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5、缴纳年度汇算清缴应缴税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6、重新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汇算清缴多缴税款时,可以选择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税款。退税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做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分录有多种情况: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为零的、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为正数的、次年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或进行差错更正时,产生所得税费用的、次年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或进行差错更正时,产生所得税需要退税的,具体算法如下:

一、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为零的,不用做会计分录。

二、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为正数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即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分录如下:

1、当期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时,计提当期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2、次月缴纳上期所得税费用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当期缴纳上期所得税费用与计提数据不一致时,差额进行调整。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可借可贷)。

贷:所得税费用(可借可贷)。

三、次年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或进行差错更正时,产生所得税费用的,分录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同时,期末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四、次年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或进行差错更正时,产生所得税需要退税的,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同时,期末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应交所得税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关于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计算和所得税的分录怎么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会计分录技巧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会计分录相关的文章,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