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工资退回会计分录怎么红冲(退回的工资怎么做会计凭证)

会计学习资料32023-03-22

这篇会计分录的文章要给大家谈谈工资退回会计分录怎么红冲,以及退回的工资怎么做会计凭证对应的会计知识点,希望对会计朋友学习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收回员工的工资,怎么做会计分录?

借: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贷:应付职工薪酬,

冲销费用的时候应该是,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管理费用等,

如果实发工资大于应发工资,可以调整到其他应收款。

多发工资原因是当月实际多计提工资造成多发工资,在工资编制理由是不影响税收,只影响企业当月多支付成本费用问题。

在工资表上税务看不出来多付工资,事实这样还是不要调整分录,影响到个税问题.建议下月少计提,下月实际工资减去上月多计提数等下月实际计提数.这样就扣回多付工资。

拓展资料:

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账符号,有关账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账户的借方与几个账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账户的贷方与几个账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方法

层析法

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业务链法

所谓业务链法就是指根据会计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组成一条连续的业务链,前后业务之间会计分录之间存在的一种相连的关系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

此种方法对于连续性的经济业务比较有效,特别是针对于容易搞错记账方向效果更加明显。

记账规则法

所谓记账规则法就是指利用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进行编制会计分录。

红字冲销的会计分录应该怎么做

一、一般应该采取第一种,我以前在大型国企做过,调整凭证都是直接红冲的。如果是第二种的话,增加了银行存款的发生额,现金流量肯定有影响。

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借:管理费用 100(红字)

贷:银行存款 100 (红字)

三、多出凭证的金额会影响累计数,红冲会还原实际。如果是电算帐,由于自动结转凭证取数的原因,自动结转后,会造成管理费用贷方有余额。

扩展资料:

这种方法适用于会计科目用错或会计科目虽未用错,但实际记账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账款。一般情况下,在及时发现错误,没有影响后续核算的情况下多使用红字冲销法。

例:某商场销售白酒一批,价款46800元(含税),收妥货款存入银行,该批白酒成本31000元,企业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46800

贷:产成品 31000

应收账款 15800

该账务处理,把两个本来不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硬纠在一起,偷逃增值税、消费税等,同时减少企业利润,偷逃企业所得税。应按照税收法规和财务制度将企业对外销售取得的收入按正常销售业务处理。用红字冲销法调账如下:

首先用红字冲销原账错误分录

借:银行存款 46800(红字)

贷:产成品 31000(红字)

应收账款 15800(红字)

然后再用蓝字编制一套正确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468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4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

同时

借: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1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10000

借:产品销售成本31000

贷:产成品 31000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字冲销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误发工资收回,需要怎么做账

先做退回处理,再红冲多计提的工资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管理费用-工资 (红字)

贷:应付职工薪酬 (红字)

拓展资料:

发放工资会计分录?

1、工资计提(应发工资数)

借:制造费用—工资 (生产人员)

管理费用—工资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工资 (销售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

借:制造费用 (生产人员)

管理费用 (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 (销售人员)

贷: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上面1和2可以合并处理,这里分开是为了说明问题

3、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应发工资数)

贷:库存现金 / 银行存款 (实发工资数)

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代扣代缴金额)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代扣代缴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代扣代缴金额)

4、实际交纳

借:其他应付款—养老 / 医疗等

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会计分录亦称“记帐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帐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帐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在登记帐户前,通过记帐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帐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每项会计分录主要包括记帐符号,有关帐户名称、摘要和金额。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

简单分录也称“单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和另一个帐户的贷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复合分录亦称“多项分录”。是指以一个帐户的借方与几个帐户的贷方,或者以一个帐户的贷方与几个帐户的借方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为了保证帐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清晰、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分录必须严格掌握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基本原则,不允许多借多贷。

三要素

一,记账方向(借方或贷方)

二,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三,金额

种类

根据会计分录涉及账户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不包括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2]

方法

层析法

层析法是指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步骤如下:

1、分析列出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会计科目。

2、分析会计科目的性质,如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等。

3、分析各会计科目的金额增减变动情况。

4、根据步骤2、3结合各类账户的借贷方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增加或减少),来判断会计科目的方向。

5、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

此种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准确知道会计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非常有效,并且较适用于单个会计分录的编制。

银行发工资系统退回,怎么做会计分录

收到退款,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工资,再付款时,借其他应付款,贷银行存款。

做一笔与发工资时相反的分录。

查明退回原因,再发一次,按照正常去做。

必须做出凭证的话按照,借:银行存款;待: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代发工资会计分录:

一、计提工资时如何发放:

1、计提工资时(企业拿来发工资的钱);

借:管理费用(这个是用于部门内容的支出的,如果是销售用途就计销售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社保(企业部分,即企业自己承担的部分);

借:管理费用(同上);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二、工资是计提时候,次月发放工资时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1、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注意这时候就是员工个人部分的社保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上交杜保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这时候企业部分和个人部分都全部上交);

贷:库存现金或者银行存款。

3、上交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包含社保费的发放工资详情做法:

一、发工资并从工资中代扣职工个人负担的社保费时的会计分录是: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数);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个人);

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实发数)。

二、社保费由企业和个人按比例负担,统一由企业上交给社会福利机构:

1、企业计提社会保险费时,按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

2、将社会保险费统一上交给社会保险机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个人);

贷:银行存款。

三、社保费由企业和个人按比例负担,统一由企业上交给社会福利机构:

1、企业计提社会保险费时,按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计入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

2、将社会保险费统一上交给社会保险机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个人);

贷:银行存款待:应付职工薪酬。

通过上述对工资退回会计分录怎么红冲和退回的工资怎么做会计凭证的解读,相信作为会计的您一定有了深入的理解,如果未能解决您的会计分录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哟。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