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企业所得应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学习资料4902022-12-06

文章是关于​企业所得应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知识内容,在这个文章中,小编给会计朋友们详细介绍了财税人员需要了解的​企业所得应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财税知识,可能能帮您解决​企业所得应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财务和税务的问题。

企业所得应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一)直接法(税法口径的利润)

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①收入总额

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其他收入等

②不征税收入

财政拨款、预算内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与生产经营无关.

③免税收入

国债利息收入,股息、红利等.

④准予扣除项目

基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

特殊:公益捐赠、招待费、广告费等.

⑤不得扣除项目

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

⑥资产税务处理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⑦亏损弥补

(先补亏)连续5年.

2.税前补亏

(1)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弥补亏损期限是自亏损年度报告的下一个年度起连续5年不间断地计算.先亏先补,后亏后补.

(二)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会计利润+调增:

①不能扣除的项目金额(税收滞纳金、罚款等).

②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部分的金额(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

③未计或者少计的应税收益.

会计利润-调减:

①允许加计扣除的费用(研发费用、残疾人工资等).

②减税或者免税收益(国债利息等).

③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

收入总额的确定

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

(一)生产经营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

(二)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三)利息收入:是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四)租赁收入:是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他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五)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是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六)股息收入:是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七)其他收入:是指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企业所得应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通过上文的讲诉,我们知道了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大家按照步骤操作就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税,我们在处理时一定不要和其他税种混淆了,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会计咨询,欢迎咨询本网站的在线答疑老师.

以上便是会计知识关于《​企业所得应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全部内容,如果作为会计的您在学习「​企业所得应如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有疑问可联系客服或者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会计网友正在阅读

· 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有哪些区别

· 总公司与分公司间商品调拨怎么入账

· 报未开票收入原始凭证都有哪些

· 增值税账务处理(小规模纳税人变为一般纳税人)如何做

· 实收资本如何做账?

· 承揽合同可随时解除吗

· 个人提供的劳务费没有发票怎么入账

· 营改增后特殊行为的混合销售如何判断

· 房地产企业如何降低税收成本实行税务筹划

· 数据分类汇总操作步骤

· 土地增值税计算公式中抵扣项目如何计算

· 企业需要缴纳的附加税有哪些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