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您提供会计职称考试资料,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学习资料!

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

会计学习资料2812022-12-08

这篇文章是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会计学习资料内容,在这个文章中,小编给会计朋友们详细介绍了财税人员需要了解的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财税知识,有可能能帮您解决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的财务和税务的问题。

微信号:guoguoma2727
加微信, 免费领取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复制微信号

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的运用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倍)是什么?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者叫做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比较容易理解),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相比,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次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

大家都知道凡是与“高级”沾边的,肯定就不是轻而易举拿下的,所以,想要获得中级会计证,就要懂得把握机遇,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以上就是会计实操小编为大家整理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的全部内容了。

以上内容是会计资料关于《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的全部内容,如果作为会计的您在学习「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时有疑问可联系客服或者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会计网友正在阅读

· 没有实缴注册资本的股权转让要交税吗?

· 财务调增调减是什么意思

· 代销商品如何确认收入

· 账面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区别

· 增值税专用发票逾期抵扣的应该怎么弥补

· 红字发票申请单开票流程

· 不动产登记的机构是

· 哪些成本费用可以入账

· 其他应付款在现金流量表中怎么填写

· 设计行业协会会费收入会计科目

·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是怎样的

· 三证合一后要换发票专用章在哪更换

会计朋友们正在学习

网友评论

复制成功
微信号: guoguoma2727
加微信, 免费领取51个行业会计分录大全!
我知道了